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110px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trade news行业新闻

宝岛舞林风:台湾舞蹈家的民族化之路

来源:中华舞蹈网 | 作者:佚名 | 2015年4月3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2014年7月中旬,我们去波兰参加一个艺术节,回程路过北京时,有学生去北京舞蹈学院校园溜达,看见一群学生正在习练唐乐舞。至此,唐乐舞又在北京生根开花了。

    林怀民:行云流水的身体

    假如说刘凤学所重建的唐乐舞,其影响力还更多地局限于舞蹈业内圈子的话,那么可以说,另一位台湾舞蹈家林怀民在大陆却实实在在具有了公众性影响。大陆的文化人,很少有不知道林怀民和他的作品的。他是具有鲜明强烈中国风格和气韵的舞蹈家。观赏林怀民的舞蹈,你可以整个身心被那种可以叫作中国文化气韵的东西所包裹所笼罩。就身体语言而言,他创造了那么浓烈的、与西洋舞蹈截然不同的中国气派,他将完全中国化的行云流水般的身体语言呈现在他所创造的梦境一般的舞台上,让我们迷醉。

    伴随着台湾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其民族化自觉也日益凸显。林怀民的路子是中国风格中国气韵的创作,他的《水月》《竹梦》《行草》等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他这一路向的实绩。在林怀民的作品里,你一看,就能体察到浓浓的中国气韵、中国气派。他作品中的中国元素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或者说,整个作品都笼罩在一种气息里,这个流动的气息,就是中国味道。不仅仅是他作品中舞者鲜明而单纯的黑白两色服饰,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的形体语言,如太极,如八卦,行云流水,轻柔曼妙,宛若仙子。林怀民还有一种功夫,就是大胆地借助现代舞台科技,如《水月》中的道具布景和光电的运用,强化了这种感受。

    林怀民在1973年创办“云门舞集”,这个“集”的意思就是团,大陆很少这样用。从此他确定了自己一生的发展方向,那年他26岁。云门舞集的发展思路,在此后一步一步显豁,就是沿着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目标在走。2011年10月,林怀民在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个讲座,谈自己的人生及创作历程,说建立云门舞集之后就想:“我们不要做欧美的模仿者、复制者,要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到1975年,《白蛇》就做出来了,此后就是《薪传》,1983年《红楼梦》,1993年《九歌》。到创作《水月》的时候,他才真正臻于成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舞蹈家。这是1998年,他有了自己成熟的舞蹈语言,有了自己的迥异于他人的风格和体系。到了《行草》,其舞蹈语言臻于化境,以林怀民的解释,舞蹈开始,让观众从舞者形体动作里获得一个与内心相映照认知的契合点,然后舞者就开始乱跳了。他说:“我们不是在表现书法,它太粗太淡了,我们从书法美学里,得到了一些借口,当作了跳舞的跳板和借口,发展出我们舞者自己的方法。所以我们舞蹈里所有的东西都跟传统中的诸如静坐、拳术、太极导引的原则相符。书法到最后就是没有了人的痕迹,全是自然的幻化。”他还举颜真卿与怀素论书道之法。怀素说自己观夏云之变,常以之为师,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颜真卿说:“何如屋漏痕?”怀素憬悟,握公手曰:“得之矣。”屋漏痕就是破屋墙壁上下雨天的漏痕,以此来形容书法的凝重自然之态,而无起止之迹。林怀民很赞赏这个“屋漏痕”之法。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华舞蹈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1000*95px
    Copyright © 2001-2023 陇ICP备13000505号 | 版权所有:兰州市城关区国际标准舞艺术学校 |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94*94px
    150*3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