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110px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trade news行业新闻

舞蹈教育问题之孩子需要什么舞蹈

来源:中华舞蹈网 | 作者:佚名 | 2016年8月5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关注近年来少儿舞蹈现象,所有节目几乎可以分为两类:高超杂技和高扬说教。即表演的节目一种是技能高超却让人看得莫名其妙,为动作而动作,形似技能比武。另一种是一味唱高调,高扬奋进型主旋律,大道理说得孩子一愣一愣的不知所以然。这种现象存在的时间不短,波及面也不小,令人忧思。

  二、现状分析

  (一)畸形的舞蹈追求目标

  舞蹈教学理念的歪曲产生了畸形的舞蹈追求目标,具体表现:

  1.为满足父母而舞

  不少家长送孩子学习舞蹈的目的并不单纯:希望孩子成为“特长生”,在高考或将来应聘时有优势。在这种利益趋势下,势必认为舞蹈训练要求越严越好,学会空翻、抢脸之类的高难度技巧,才是学有成效。

  2.为满足教师而舞

  为了拿奖,教师在训练、编舞中追求技巧,在舞蹈中为技巧而技巧的做法屡见不鲜。通过超负荷的强化训练,幸运的孩子最后获了奖,可是舞台上的笑脸是千篇一律装出来的,好看整齐的舞姿是死扣出来的,在孩子的心里舞蹈带给他们更多的是老师严厉的训斥和同一动作反反复复练习的厌恶。

  (二)流行性浮躁病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激烈的社会竞争与个人的“实惠”直接关连,由此促发了“流行性浮躁病”——注重短期行为,渴求速成、暴发,急于求“新”、立“异”,盲目择食。具体表现:

  1.简单套用、抄袭替代创新

  在参加公开课、优秀节目展演时不难发现,即使是比较优秀的作品,也不乏有明显套用和抄袭的痕迹。缺少生活积累必然导致想象力、创造力的贫乏。

  2.激素替代激情创作

  舞蹈在各门类艺术中最能表达人的快乐情感,而一部分教师却在利益驱动下,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忘记了舞蹈艺术最本质的美与真,而是用夸张无度的煽情、造势来填充舞蹈,更有甚者,以孩子身心摧残为代价,这是最令人扼腕的后果!

  针对以上现状,目前明确舞蹈教学目标,推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教学和创作方法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儿童舞蹈教育近20年的实践工作所得,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三、教学配套管理策略

  (一)明确学科目标定位

  儿童舞蹈教学最重要的是在快乐中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和思想行为。这是儿童舞蹈教学目标的具体内涵。所以笔者认为儿童舞蹈学科目标定位可以为:以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本,以普及舞蹈教育为基础,培养儿童对舞蹈的兴趣,帮助教育儿童形成热爱生活、吃苦耐劳等品格,拥有良好的协调性、柔韧性、身体姿态以及音乐节奏感。
1234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华舞蹈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1000*95px
    Copyright © 2001-2023 陇ICP备13000505号 | 版权所有:兰州市城关区国际标准舞艺术学校 |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94*94px
    150*3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