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关注近年来少儿舞蹈现象,所有节目几乎可以分为两类:高超杂技和高扬说教。即表演的节目一种是技能高超却让人看得莫名其妙,为动作而动作,形似技能比武。另一种是一味唱高调,高扬奋进型主旋律,大道理说得孩子一愣一愣的不知所以然。这种现象存在的时间不短,波及面也不小,令人忧思。 二、现状分析 (一)畸形的舞蹈追求目标 舞蹈教学理念的歪曲产生了畸形的舞蹈追求目标,具体表现: 1.为满足父母而舞 不少家长送孩子学习舞蹈的目的并不单纯:希望孩子成为“特长生”,在高考或将来应聘时有优势。在这种利益趋势下,势必认为舞蹈训练要求越严越好,学会空翻、抢脸之类的高难度技巧,才是学有成效。 2.为满足教师而舞 为了拿奖,教师在训练、编舞中追求技巧,在舞蹈中为技巧而技巧的做法屡见不鲜。通过超负荷的强化训练,幸运的孩子最后获了奖,可是舞台上的笑脸是千篇一律装出来的,好看整齐的舞姿是死扣出来的,在孩子的心里舞蹈带给他们更多的是老师严厉的训斥和同一动作反反复复练习的厌恶。 (二)流行性浮躁病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激烈的社会竞争与个人的“实惠”直接关连,由此促发了“流行性浮躁病”——注重短期行为,渴求速成、暴发,急于求“新”、立“异”,盲目择食。具体表现: 1.简单套用、抄袭替代创新 在参加公开课、优秀节目展演时不难发现,即使是比较优秀的作品,也不乏有明显套用和抄袭的痕迹。缺少生活积累必然导致想象力、创造力的贫乏。 2.激素替代激情创作 舞蹈在各门类艺术中最能表达人的快乐情感,而一部分教师却在利益驱动下,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忘记了舞蹈艺术最本质的美与真,而是用夸张无度的煽情、造势来填充舞蹈,更有甚者,以孩子身心摧残为代价,这是最令人扼腕的后果! 针对以上现状,目前明确舞蹈教学目标,推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教学和创作方法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儿童舞蹈教育近20年的实践工作所得,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三、教学配套管理策略 (一)明确学科目标定位 儿童舞蹈教学最重要的是在快乐中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和思想行为。这是儿童舞蹈教学目标的具体内涵。所以笔者认为儿童舞蹈学科目标定位可以为:以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本,以普及舞蹈教育为基础,培养儿童对舞蹈的兴趣,帮助教育儿童形成热爱生活、吃苦耐劳等品格,拥有良好的协调性、柔韧性、身体姿态以及音乐节奏感。 (二)制定课程标准 1.规范系统的教学大纲 舞蹈教学大纲必须明确本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确定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在整个舞蹈学科建设中首先要确定不同年龄段的训练级别。如启蒙、初级、中级、高级或艺术社团;其次要在各级别中细化具体的层次;最后要确定各层次中的教学内容。 2.灵活丰富的教材确定 教材要具有专业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与民族性,还要有儿童舞蹈的通俗性、普及性、趣味性与自娱性等特点,以提高儿童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同时,在教材中适时灵活地加入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的一些基本舞姿动作、舞步,并吸收当今流行的舞蹈元素来丰富舞蹈教学内容,活跃学习气氛,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抓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原则。 3.规范、严谨的督促机制 对执教教师要有规范、严谨的督促机制。如,开学前统一备课、学期中不定期检查、学期末的展示、学期结束的反思等。 (三)教学艺术运用 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舞蹈教师跟其他项目教师一样,也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不是仅仅为了完成几个舞蹈动作的教学。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总结校外儿童舞蹈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的节奏和艺术。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舞蹈教师除了专业舞蹈素质要高超外,从舞蹈教学的角度看,还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反思能力,调控、反馈和评价指引能力和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课堂常用的有效方法: 1.精神表扬 精神表扬主要体现为尊重、信任和给予荣誉,如真诚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虚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对孩子的进步及时大度地表扬,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表现机会。 2.行为表扬 课堂中教师一个很细微的动作也会起到很好的表扬作用,如,教师向孩子竖起大拇指,同学给予热烈掌声,教师摸摸孩子的小脑袋等等,都会对孩子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行为表扬渗透在整堂课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中,用好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目标表扬 目标表扬是给孩子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孩子的动机和行为。如,孩子上课表现好可以得到OK卡,10张OK卡可以得到15分积分,100积分可以得到一份礼物。这样给孩子一个目标,孩子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得到肯定,为达到既定目标,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得到最好的调动和保护。 4.情感表扬 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平等、健康、温馨的氛围,使舞蹈课成为孩子学习技能和心灵交流的聚集地。这种表扬从孩子的内心解除对舞蹈的抵触,是回归“以人为本”舞蹈课堂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 四、创作配套管理策略 (一)重视选材 北舞著名编导王玫老师说过:“题材是一个舞蹈作品的先天成分,选材不好或有缺陷,就是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努力改造也属“搬砖型”作品,很难获得成功。”相反,如果选材好,很多角度都可以讨巧,编排往往是事半功倍。所以要完成高质量的创作,编创出彩的舞蹈作品,就要赢在第一步——选好材,这是创编工作的前提。 (二)编创要体现儿童的本真 1.游戏性为主 儿童除了一部分学习时间以外,剩下就是玩耍和游戏。所以儿童舞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无疑应当摆在首位。充分挖掘舞蹈的游戏性,是舞蹈创作的根本。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激发孩子跳舞的兴趣,使孩子真正爱跳舞。 2.运用简洁和夸张 儿童舞蹈语言的创作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用孩子的视角,以夸张、简洁的语言,展现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这样才能让小演员更好地表现出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情感,才能让小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理解舞蹈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从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五、实践效果 笔者在培训部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每年都进行相关数据的抽测,从数据的变化中反应出,运用以上管理策略进行舞蹈教学和创作是成功的。具体表现: 1.培养出来的孩子自信大胆,成为学校的佼佼者; 2.进入专业院校的学员多; 3.问卷反馈情况好。 笔者每年都对学舞学员续学情况进行统计,不定期对家长、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从汇总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效果明显:(1)学舞人数迅速增长,从2002年的32人增长到2010年的843人;(2)续学率逐步提高,从2002年的50%增长到2010年的93.2%;(3)家长、学员满意度高,每年测评满意度都在99%以上;(4)孩子学舞兴趣高涨,2010年在问卷调查中,学舞兴趣高的学员达到100%。 总之,舞蹈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以青少年宫为首的校外舞蹈教育必须在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意识,普及舞蹈知识、挖掘孩子们的童心、童趣,逐步树立校外舞蹈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青少年儿童。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我们应用“童心”进行校外舞蹈教育,让孩子们真正为快乐而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