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虽没有证据表明记忆力提升与舞蹈的直接相关性,但研究者认为这一改变归功于舞蹈训练中不断变换的动作套路。
另一项德国神经信息学研究所的研究证实,仅通过6个月舞蹈训练就可以显著中老年人姿势、反应等多项基础功能指标。但研究认为其中一些老年人体现出的优秀的运动表现,很可能受益于更早年参与舞蹈类活动养成的习惯。
■ 实验组与对照组认知、反应时间等多项功能测评对比
来源: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健身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综合以上内容来看,舞蹈类团课可能是帮助锻炼肌肉、恢复平衡力、稳定性,保证一个幸福晚年的不错选择。
以Barre为例,它的课程套路中包含瑜伽、普拉提和轻量级力量训练等元素,学员在孤立肌肉的颤抖和疲劳中,仍要保证以正确的姿势完成多样的动作训练。而注重于镜中姿态的学员,可能尚未意识到自己正在完成平衡、稳定和核心力量的综合动作挑战。
低强度、女性标签、以及多年来公众前表演的羞怯,仍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理由,特别是男性健身群体。
当下有些局限于快乐与社交的舞蹈类团课,需要让更多人参与并从中获益。
■ 男性群体对于舞蹈类团课的认知
首先,本就服务于大众健身的舞蹈类团课,为受众再度进行动作退阶设计也未尝不可。
与其他团课一样,舞蹈类课程的难度与强度也由教练掌控。为照顾课堂新手,对规定套路动作进行简化处理和改用健身变体成为很多教练的选择。
比如,在Keep的线上直播间内,原本由手势、眼神指引的Zumba课,教练也带上了耳麦进行动作讲解和分步教学。
淡化性别元素是动作简化的另一个关键。抖胸、扭胯等动作的减少以及力量训练的增加,可以减少男性以及部分女性心理压力并提升课堂参与度。
其次,加入多项基础功能的优势宣传,可能成为吸引更多人参与舞蹈类团课的方式。
单纯靠「快乐」去弥补舞蹈类团课对比搏击操课、杠铃操课的燃脂缺口恐怕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科学证实的益处让锻炼者意识到舞蹈类团课是必要的。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