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110px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trade news行业新闻

《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用舞蹈说话

来源:中国文艺网 | 作者:佚名 | 2014年2月7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距离上次改编张爱玲同名小说《半生缘》创作舞剧大概有三四年的光景了,这次北京舞蹈学院编导吴蓓一下跨越到一代巾帼傲楚,来创作舞剧《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以下简称《秋瑾》),实在是给自己出了个难题。难处有二:一是用舞剧来塑造一个历史人物。二是表现对象从“小女人”转换到“大女人”所需要的自我拓展。对于笔者而言,这个舞剧更大的意义不仅仅是做了什么样的尝试与创新,而是它本身给当下中国舞剧发展所能带来的启示。一方面是对于学院培养中国舞蹈编创后备力量的时候,能够给出的一种文化视野和审美追求。另一方面是对当下社会的叩问,即:我们重提秋瑾的意义何在?

  近代民主革命先驱秋瑾(1875年—1907年)生于官宦之家,文武双全,有豪侠之义,号鉴湖女侠。嫁给湖南富商之子王廷钧,后不满深闺之怨,远赴东洋求学,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扬男女平等。暗与徐锡麟组织皖浙联军,相约同时起义。徐锡麟在安庆起事失败,秋瑾被捕,就义于浙江绍兴古轩亭口。舞剧这种艺术形式决定了在时间线索上叙述一个人历程的时候,不能尽述其详,而如何在发挥舞蹈艺术优长的同时,又能在舞台上树立起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形象,最终决定了在表现内容上的取舍。特殊时间、特殊地点和特殊事件才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典型形象。很显然,就是在这样的编创逻辑上,编导设立了三段内容:“秋雨”——冲出樊笼、“秋赋”——渡海寻梦、“秋风”——巾帼倩魂,分别讲述秋瑾少时的成长和婚嫁后的生活;东渡日本留学,和革命志士共同寻求救国之道;回国后,投身学校教育和武装起义。而秋瑾的这些经历终究绕不开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帝制到共和的政体变革,冲破封建婚姻的观念解放,个体自由对保守社会的抗争等等,秋瑾的生活和精神历程都可以视作那个风起云涌时代的缩影。因而,这样一个传奇女性的精神世界,也是编导着力表现的内容:“想用更多的‘美’来表现秋瑾的精神形象,用语言形式的‘美’来塑造,用精神内涵的‘美’来升华,自由梦想和民族曙光就是秋瑾对‘理想美’的追求。”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三段式的表现无可厚非,如何在这些具象的叙事中实现对于秋瑾精神世界的刻画,其实是舞剧创作的核心部分。肢体语言的象征功能结合编导对“深宅”、“海浪”、“水乡”幕次的安排,加上最后用“鸟”来统领整个寓意,都是达到了表意的目的。只是,如何让单人舞、双人舞、群舞之间更有机地结合,如何让群舞不是更多地停留在氛围烘托和单纯象征的层面,而成为全剧情节推进和人物性格刻画的有力语言,大概是要花费更多心思的。再深思一层,对于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舞剧这种典型手法的塑造方式,在有关秋瑾的不同艺术门类作品中,究竟能提供多少艺术上的超越经验,都是要在创作中全局考虑的。在处理人物与复杂历史的关系上,舞剧创作中还有太多有待探索的空间。
123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1000*95px
    Copyright © 2001-2023 陇ICP备13000505号 | 版权所有:兰州市城关区国际标准舞艺术学校 |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94*94px
    150*3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