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110px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trade news行业新闻

从舞池登上舞台:中国国标舞的艺术探寻

来源:中国文艺网 | 作者:佚名 | 2015年1月9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黑色的纱幕上,鲜红的玫瑰花瓣在飘舞,舞者的轮廓时隐时现,太极、旗袍诉说着舞者的成长。12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2014CBDF国标舞艺术表演舞精品展演的启幕舞蹈上,全息影舞《成长》用丰富新颖、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舞台表现手段,展现了一段国标舞舞者的习舞历程。“最重要的成长不是年龄,而是心地、感知和勇气。”这段对舞蹈主题的叙述,也正是该舞编导、国标舞界的耀眼明星齐志峰的心声。

  文化是转换的最大难点

  “《成长》的创意是让具有代表性的舞者去诠释国标舞在中国的成长历程。这段舞蹈与我的经历相关,其实我的成长代表的是全中国舞者的成长。”齐志峰既参与该舞的编导,又参与表演,他与舞伴有一段激情四射的探戈,他把探戈视为“内心的火焰”——“那是内在的热情,而不是向外喷张的舞蹈”。不过,由于全息影像成本很高,按秒计算价格,《成长》的舞蹈叙述不能过于铺张,最终“只是把想说的话说出来,离完美还差很远”。

  然而,就这样看似简单的一个跨步——从舞池到剧场,对于舞蹈编导们来说都不简单,而是需要做出全方位的调整,比如将中国文化元素渗透进服饰、道具、音乐等舞台要素之中。无论是《如梦令》《胡同印象》,还是《青花梦》《兄弟》……编导们成功地将国标舞技巧融入社会生活、人类情感,并借鉴中国五大舞种元素,使国标舞呈现出新的审美形态,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正如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贾作光所说,国标舞不只是含有舞蹈元素的竞技比赛,还是含有竞技元素的舞蹈艺术。

  “竞技的舞蹈状态纳入舞台表演艺术的状态,需要经历很多思考,才能转换成功。转换最大的难点是文化。一种文化转化为另外一种文化,本身就有差异,所以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外来文化,然后将其纳入我们的视野之中。”展演总导演赵铁春认为,舞蹈动作语言也是个难点。中国人跳舞的方式与外国人不一样:中国的老百姓爱跳秧歌,挥舞红绸;而国标舞服饰现代,舞蹈充满激情,是一种摩登的浪漫。“对于完全不一样的事物,我们如何接纳它,且让它成为与我们的文化相融合的东西,这是需要思考的地方。目前,在国标舞界,这两个难点都得到了克服。可以说,中国的国标舞水平已经达到舞蹈语言的融会贯通,已经到了起飞的状态。”赵铁春说。

  为国标舞正名

  事实真是如此吗?国标舞在国内似乎处境尴尬,国际上的名气没有换来国内理想的认可,尽管国标舞在引进中国的近30年里,已经获得中国舞蹈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并涌现出许多在国际大赛中摘金夺银的选手。

123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1000*95px
    Copyright © 2001-2023 陇ICP备13000505号 | 版权所有:兰州市城关区国际标准舞艺术学校 |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94*94px
    150*3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