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110px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trade news行业新闻

舞蹈创作中当代形象的“文化力”

来源:中国文艺网 | 作者:佚名 | 2014年6月27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中国舞蹈人需要积极探讨如何塑造具有民族精神且又具备世界性的“当代形象”。这种形象“文化力”的大小问题的关键及难点,并不在于中国舞蹈编导的创作是否受到世界性大师的何种影响,而是在于,中国的舞蹈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是否具有世界性。

  从作品数量,或从参与人数来看,中国都是一个舞蹈大国,然而成为舞蹈强国,需要的是真正具有世界性的舞蹈“文化力”,这种力量代表了一种当代形象。

  什么是舞蹈创作的当代形象?这取决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舞蹈编导如何界定“当代”。“当代”一词指涉特定时空,时间是不断变化的轴线,当下瞬即成为历史;空间则因身处的个体差异而有了不同的参照,可以说“当代”是受语境和时间影响的。就像当我们在谈论“当代舞”的时候,会设置一个时空前提。由于不同国家艺术语境差异,我国的“当代舞”呈现出与不少国家“contemporary dance”所不同的质感。

  “当代形象”则比“当代舞”有更广阔的外延。比如中国作为新生的且又传统的民族——国家,出现一个西方国家舞台上没有的舞种——根植于农耕或游牧文化背景的舞台民间舞,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一方面,可以挖掘“世居民族”的文化意义,从平等的位置来看待民间小传统,追求“原生态”的完整表现形式和精神功利性,贴近世居民族的“乡土民间”。另一方面,这种民族心理也是活态的。那么,如何表现“当代的”世居民族心态呢?这也是舞蹈编导们对“寻根意识”新的思考。可以说,当代形象应该有三个维度,即“现时回溯性”、“当下现场性”和“未来开放性”。

  中国舞蹈创作不乏“经典”,但不少作品都是圈内赛场的“卡拉OK”,尚且谈不上国内的异地共赏,异时共存,更不要说“真正的国际接受”了。在中国,我们特别重视舞蹈创作的“民族性”,也没少“走出去”,然而真正具备“世界性”眼光、品质和实力,并产生“世界性”影响的作品凤毛麟角,在整体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上确实难以与世界优秀作品抗衡或对话。笔者认为,中国舞蹈人需要积极探讨,如何塑造具有民族精神且又具备世界性的“当代形象”。这种形象“文化力”的大小问题的关键及难点,并不在于中国舞蹈编导的创作是否受到世界性大师的何种影响,而是在于,中国的舞蹈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是否具有世界性。

  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在《且介亭文集》中写道,“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意思是,来自地方民族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不仅能获得尊重,也能被世界认同。几十年后,鲁迅这句话变成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等若干版本。如果借用这句话来谈论“来自民族,走向世界”的中国舞蹈创作,也非常适合。两者的关系既体现为差异性,也可以有相融、互通、互补的因素。笔者认为,这句话有两重含义。

123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1000*95px
    Copyright © 2001-2023 陇ICP备13000505号 | 版权所有:兰州市城关区国际标准舞艺术学校 |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94*94px
    150*3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