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起源于劳动,又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人的脸部表情为基本要素,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和审美要求,同时又培养了人们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
舞蹈自产生以来不但具有供人欣赏和娱乐的作用,同样也起到了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而如今它也已成为了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的途径,并且与美的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最早提倡和发展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自20世纪初以来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普遍设立了舞蹈课,他们的这一做法基于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基本认识:“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初期属于体育范畴,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健身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法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有益处。因为舞蹈是一种运动,对学生来说,是比柔软体操更完备的一种体育课程。”这无疑把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和“体育课”相结合,从另一种角度来审视了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这不仅可以使舞蹈教育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轻易的解决了师资的来源。
素质教育舞蹈课上个世纪初起源于德国,是打破传统舞蹈教育模式的一种普及型舞蹈美育课程。该课程紧紧围绕学生的观察模仿、即兴表现、交流合作、创造求新和综合融化五项能力开展,旨在开发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与组织能力。目前舞蹈课正在慢慢走入中国校园。
北京市50所中小学今秋开舞蹈课
今年9月1日新学年起,北京市50所中小学将正式开设素质教育舞蹈课。此次选定的50所中小学包括八一中学、北师大二附中等,既有此前参与试点的学校,也有市学生金帆艺术团舞蹈团承办学校。按照要求,参与学校必须具备舞蹈教室,内有墙镜、塑胶或木质地板、投影仪、音响等,如果条件不具备,市教委可以帮助改善。相关授课教师须通过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及学分。没有舞蹈教师的学校,将由北京舞蹈学院派遣经过培训的研究生或相关教师。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副处长王军表示,该课程会正式排入学校课表,所占课时由各校自行安排,每周最少1课时,每学期18周。原则上,第一学年各学校选择一个班级开展,学段不限,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从一年级整年级开设。未来,这门课程将在全市中小学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