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110px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trade news行业新闻

著名舞蹈编导应萼定 做舞蹈语言艺术的探索者

来源:中国文艺网 | 作者:佚名 | 2014年2月21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年近古稀的著名舞蹈编导应萼定自12岁起,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学舞、编舞经历和先后定居上海、新加坡、香港、澳门的辗转旅程中,不断地追问舞蹈的本质,用创作记录思想,用教育寄托希望。

  应萼定开始尝试编创作品是在被形容为“编创者大爆发”的上世纪80年代,他依照先前在内蒙古体验生活时获得的印象,创作出人生中第一个作品《牧马人之歌》。随后,他与舒巧合作,参与创作了《岳飞》、《画皮》、《玉卿嫂》、《长恨歌》、《黄土地》、《达赖六世情诗》6部舞剧。

  在不断探索中,应萼定逐渐对戏剧性舞剧产生了疑惑。他认为,舞蹈不是翻译戏剧情节的工具,一味追寻戏剧结构的舞剧并不是理想的舞剧,停留在解说故事的舞蹈是浅白的。“舞剧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开始,舞剧各元素之间是一种分离的状态;接着,舞蹈开始追随戏剧结构,舞蹈和戏剧是一种二元结构;而理想的舞剧是各元素高度统一的舞剧,是一元的舞剧。”他分析那些打动自己的经典作品,它们的剧情并不复杂,大多早已为人所熟悉,但他仍然一次次为之感动,由此可见,他的感动源自于舞蹈艺术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他坚信,舞蹈是可以不依附于其他因素而自足的艺术。应萼定还认识到,舞蹈无法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只能表现类型化的人物。所以,从《黄土地》开始,应萼定尝试以舞蹈场景来构织人物内心情境和情感氛围,而不是围绕人物性格、戏剧结构来进行编舞,这种探索在随后的《女祭》、《如此》、《生命之歌》等作品中越来越成熟。他说:“舞蹈应当表现精神、表现情感,我并不打算创造非常具象的人物,我希望每个观看我作品的人都能够把自己投射到作品的角色中。”

  怀着“想去见见世面”的念头,应萼定于1988年向上海歌舞团辞职并注销户口来到新加坡。当时,中国文艺界正在对“舞剧创作民族化”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以“质疑”“再思考”“商讨”为主题的文章层出不穷。但在新加坡,没有人谈论舞蹈,舞蹈最常出现的场合就是歌星的身后。舞蹈艺术在新加坡得不到重视的现实让他感到苦恼和失落,甚至觉得找不到自我。于是他开始发问:舞蹈是什么?

  在新加坡,没有人跟他讨论这个问题,也没有人告诉他答案,但是新加坡给了他寻找答案的钥匙。当时,有关外国舞蹈的资讯、图片、影像在国内有如凤毛麟角,而在新加坡,应萼定却把所在电视台的资料库收集到的世界顶尖舞蹈家、舞团的作品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却又深深地感到过去这么多年的创作尚属稚拙。
123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1000*95px
    Copyright © 2001-2023 陇ICP备13000505号 | 版权所有:兰州市城关区国际标准舞艺术学校 |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94*94px
    150*3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