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敦煌的男子舞蹈推上國家大劇院,史敏教授表示:“這次展演是全院師生及老一輩敦煌舞流派創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全新的敦煌舞風格之美:粗獷、洒脫、剛勇、勁健
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的這場“敦煌壁畫伎樂天”舞蹈展演,創作的靈魂來自於敦煌壁畫,具有濃厚的絲路文化特色。它以莫高窟壁畫素材為原型,通過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學生的精彩“復活”式演繹,再現了絲綢之路各民族的舞姿、服飾與音樂,從而將敦煌壁畫的神韻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次“復活”展演的敦煌壁畫伎樂天包括八個部分的內容:啟示-冥想﹔伎樂護法三十六姿﹔伎樂天三十六姿﹔步態生蓮﹔妙音伽陵頻迦﹔降魔金剛﹔飛天長綢技﹔敦煌健舞。
整個展演由《啟示-冥想》開篇。雄渾遒勁的男聲朗誦“敦煌氣韻,靜謐安詳。捻指垂目的靜思,佛國世界的冥想。聆聽佛音,啟示今人。”一下子就把人們帶入了敦煌文化的醇美意境。接下來是運用肢體語言對敦煌壁畫的傳神演繹:浩浩蕩蕩的男女伎樂隊伍,吉祥歡樂,有的吹笛,有的擊鼓,有的彈箏,有的擘箜篌,有的彈琵琶,有的托盤獻花,有的振臂跳躍,有的叉手扭腰,有的揚手散花,長長的五色綢帶似香花漫天飛舞,滿壁風動……壯觀的樂舞相隨的奇景,正如李白在詩中描寫的:“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杳出霄漢外,仰攀日月行。”
據史敏教授介紹:“如果說伎樂菩薩的舞蹈以婉轉、婀挪、輕靈、柔媚為主要特征﹔早期壁畫中的男性伎樂、飛天,以及天王、金剛、藥叉、伽陵頻迦等舞姿的主要風格特征則是:粗獷、洒脫、剛勇、勁健。隻有將這兩種風貌迥異的舞蹈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完整的敦煌舞蹈表演流派。”
敦煌舞蹈文化尚需廣泛認知、傳承發揚
“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隻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隻有一個,這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 對敦煌文化,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有過這樣的論述。
敦煌藝術博大精深、燦爛輝煌,是我國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敦煌樂舞在敦煌藝術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但有關敦煌樂舞及其舞蹈風格的研究和作品還非常缺少,遠遠不能滿足舞台演藝與事業發展的要求。
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作為一個常態活動,將專業的藝術知識與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相結合,讓廣大觀眾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專業的藝術表演,接受一流的藝術教育。據了解,史敏教授的這次講座,在展演一周前票已售罄。展演場地座無虛席,還有一些自始至終站著觀看的。掌聲陣陣,好評不斷,這也說明了廣大觀眾對敦煌舞蹈的渴望,願意更多地了解和學習敦煌舞蹈。史敏教授真誠地感謝北京舞蹈學院和國家大劇院,有這樣的機會可以把在學校裡面的教學介紹給社會,讓更多的人來認識敦煌舞、支持敦煌舞、學習敦煌舞、推廣敦煌舞。她滿懷深情地說,自舞劇《絲路花雨》誕生后30多年來,敦煌舞蹈工作者一直在潛心研究,在幾代人不懈的努力下,敦煌女子舞蹈從教學到舞台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藝術表演體系。但對敦煌男子舞蹈部分的動態研究才剛剛開始,處於起步階段。要跳出敦煌壁畫伎樂天形象的人體之美、和諧之美、傳神之美、飛動之美、意境之美,那將是長期的任務,要畢生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