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00*110px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 首页内页轮换图
  • 首页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trade news行业新闻

瑶族长鼓舞与民族舞蹈教学

来源:中华舞蹈网 | 作者:佚名 | 2016年11月11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6.审美性

  长鼓舞表演赋予舞者和观者在听觉和视觉上以美的享受。长鼓舞音乐古朴典雅,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情绪热烈,舞蹈律动感强,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深深打动听者的心灵,令舞者、观者无不产生心旷神怡的感受。长鼓舞舞蹈人数众多,服装整洁、艳丽,场面之壮观强烈冲击着观者的视觉;舞者热情、奔放的动作,引领在场所有人都陶醉于舞蹈艺术的美感之中。

  二、瑶族长鼓舞在民族舞教学中的作用

  瑶族长鼓舞是民间舞的一种,它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是各种民间艺术及其他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1.有助于学生领会民族舞蹈的动作要领和风格特点

  瑶族长鼓舞与我国藏民族的舞蹈在动作上有共同的风格特点,都可以概括成“弹”、“扭”、“稳”、“矮”四个字。“弹”即指像弹簧一样颤动,可分为“屈弹”和“拧弹”。“屈弹”即舞蹈时上下屈膝。这一动作正是瑶族人民和藏族人民上山、下山、背背篓、挑担子等身体律动的写照。“拧弹”即舞蹈时侧身而过,拧身而让,绕身而转,贴身而舞。然而,进一步深化这一动律的则是以人体的膝、胯、肩三个关节相对而拧所构成特有的竖型“三道拧”,它与傣族民间舞中的S型“三道弯”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形成与瑶族人民常年居住于深山峻岭之中,藏族人民居住在高原地带,山高坡陡,道路狭窄,行路需侧身,迎面要相让,挑担换肩等劳动生活息息相关。“扭”,即在身体运动时通过扭腰侧身所构成最常见的动作姿态。“稳”,指舞步要平稳有力。“矮”,即腿部全蹲,重心全在腿上,这就要求表演者要有非凡的腿力。如果没有超人的力量,往往无法胜任长鼓舞的36套或72套的舞蹈动作。这几个基本动作贯穿整个长鼓舞表演之中,是瑶族人民劳动生活的模拟与提炼,是山地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再现了瑶族人民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长期超重地负荷、付出艰辛的劳动以维持生活的场景。除以上特点外,瑶族长鼓舞与藏族舞的各种动作技巧也相同,如:蹲转、单腿跨转、趟身绷子、滚毛等。在教学中把这两种舞蹈进行比较性教学,让学生同时感受到两个不同民族有着同样风格特点的舞蹈动作,便于他们深入领会舞蹈的动作要领和风格特点。它们都具有纯朴、粗犷、豪放,柔美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两个民族的舞蹈都体现了阳刚美与柔和美的统一。当然,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瑶族长鼓舞是以击鼓而舞,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在鼓上击出不同的鼓点,因而也形成了节奏鲜明、动作稳健有力的特点;而藏舞是以袖而舞,以摆、陶、撩、甩等动作为主,形成了弦子的恬静、温和、优美、流畅的美感特性。
1234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华舞蹈网)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1000*95px
    Copyright © 2001-2023 陇ICP备13000505号 | 版权所有:兰州市城关区国际标准舞艺术学校 |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94*94px
    150*3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