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他的求学经历,他介绍到,他的老师是马来西亚著名编舞家缪长青。通过从师学习,使他下定决心要走舞蹈这条路,之后他去了香港学舞。“因为我觉得本身是华人,里面流着华人的血,我们跳舞时很自然会做一些华人的动作。”
“我们小时读华小,在电影、电视、书籍等方面都受到了中华文化熏陶,让自己觉得跟中华文化很贴近。当我要去进修华人舞时,也是在寻找‘身份象征’,我想学习一个跟自己文化背景贴近的舞蹈,就选了中国舞。”
在香港习舞期间,郭少麒从最基本学起,可以说甚么都学。“中国舞分为两大区,第一个就是古典舞、京剧、武术还有芭蕾舞的结合,所以你会看到有剑舞。另外民间舞也分很多种,除了主要的汉族,还有很多不同的少数民族舞蹈,如朝鲜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傣族等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
“中原一带的人大多以农耕为主,丰收时就会跳舞庆祝,那时手上拿着手巾扇子,渐渐形成汉族人离不开手巾和扇子这两样东西。安徽、山东、山西、云南等都有不同的表演,如傣族就有孔雀舞。”
郭少麒在香港进修中国舞五年,在校期间获四年海外生奖学金,曾在多个作品中担任领舞,并随校赴多个国家演出。2012年他回到马来西亚发展他的舞蹈事业,成立“麒舞者华族舞团”,积极编创、教学及表演。
郭少麒成立“麒舞者”后,2014年在吉隆坡天后宫首办华族舞汇演《风云再麒》,表演横跨古典与现代,包括千手观音、剑舞、新疆顶碗舞、朝鲜舞等等。
“这是我成立舞团后第一次演出,一场观众有800人,那时很惊讶,想不到有那么多人想看民族舞蹈。所以今年就比较有信心在更大的场地演出。”
《麒迹》是郭少麒最新作品,舞团带来8支舞蹈,其中包括新疆舞、民间舞蹈以及现代华族舞等等。
提起他对马来西亚华族舞蹈的理解,他表示,马来西亚的本土华族舞蹈是华人南下马来居住衍生出来的是另一种新文化。马来西亚华族是华人的后代,但在马来西亚的长期生活,使得马来西亚华人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因此现在出现一个新的名字叫作华族,就是马来西亚华族。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