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末,谭元元捧得舞蹈界知名期刊、美国《舞蹈杂志》评选的第56届年度终身成就奖,她不但是旧金山芭蕾舞团第一个得到终身成就奖的首席舞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这一奖项的华人舞蹈家。2014年初,她又摘下英国国家舞蹈大奖最佳女演员的桂冠。这两座奖杯是对谭元元多年坚持的肯定,让她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说:“所有的舞者都希望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是完美的,我是靠着恒心,一步一个脚印,每天朝着完美的目标靠近一点,虽然我知道完美永远都无法达到,但可能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不疯魔不成活’吧。”
逐梦的路上不容踟躇
从旧金山芭蕾舞团历史上最年轻的独舞演员,到最年轻的首席舞者,谭元元被誉为“旧芭王冠上最大颗的宝石”,她用三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十几年都走不完的路。正如璀璨美丽的宝石一般,她的天分、她的幸运聚集着目光,但当拨开所有粉饰,端详起这颗宝石的光泽时,不难发现,它的光中同样含着坎坷,亮中同样经过磨砺。
芭蕾艺术对演员的先天身体素质和后天努力都有着苛刻的要求。选择成为职业芭蕾舞者,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小时候被关在舞蹈学校接受严格训练,长大了没有时间交朋友,此外还有很多常人能做自己却不能做的事,比如怕受伤就不能滑雪、打网球、游泳,甚至怕伤到脚底而不能长时间逛街……所以,每当被初学芭蕾的小舞者团团围住,问及经验和建议时,谭元元常说的一句话是:“考虑清楚了吗?芭蕾很残酷,要做好吃很多很多苦的准备。”
芭蕾舞演员的苦,从来不是那种苦尽甘来的苦,痛苦不会随着功成名就而减少,只会伴着经年累月的伤痛而增加。由于先天条件和业内情况等诸多原因,华人演员在世界芭蕾舞台上一直难以占据优势。在美国,首席并非终身职位,稍不留神就会被人取代。巨大的竞争压力让谭元元从不敢也不愿松懈,“一旦让人失望一次,很可能就再也不会用你,亚洲人扳回的机会可能更小一些。”
在追逐芭蕾梦想的路上,谭元元所经历的并不像履历表上看到的那样一帆风顺。在跳《小美人鱼》时,她的脚趾受伤要靠打封闭上场,而在演《吉赛尔》时,整个胯骨脱臼,医生断言她必须接受手术停演2年。在受伤最严重的时候,身边的人都劝她别跳了,她却不甘心就此放弃。她用中医和瑜伽自医,在2个月后奇迹般地重新回到舞台,也再次体验到了芭蕾带给她的骄傲和幸福感。
通常女性芭蕾舞演员的黄金周期在28至37岁之间,如果碰到好的导师或是作品,生命周期还能再延长一点。“有时我觉得,那道坎是老天给我的馈赠。感谢这一身的伤痛,让我坚持到了今天,如果不是这一次次的挫折,可能我早就退了。”谭元元把那次受伤称为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过了这个坎,我决定要跳到不能跳为止。”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