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遇到“小苹果”
年年舞相似,岁岁曲不同。从几年前对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趋之若鹜,到鸟叔的《江南style 》风靡全球,再到今年筷子兄弟的《小苹果》席卷全国,三支“神曲”先后火热的过程,应了《诗·大序》那句“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载歌必载舞乎,随之而来的是从白领恶搞“最炫民族风” 、到人人大跳“骑马舞” ,再到大妈最爱“小苹果” 。无论是“神曲”带动舞蹈还是舞蹈推动“神曲” ,各种版本的神曲舞蹈外衣下,裹挟的是大众消费文化的丰富内核。如果说《最炫民族风》让大众初尝流行文化之魔力,如果说鸟叔的“骑马舞”强势来袭俨然让我们经历一场“文化殖民” ,那么今年的《小苹果》这一生发于本土的创作是否有了些许回归?即便经过韩版改编,即便依然富含新鲜、刺激、幽默、戏谑、自嘲等多重意味,却似乎多了一份青春阳光的正能量,难怪连处变不惊的广场舞大妈们也按捺不住学之不迭。这,或许亦可为大众舞蹈推广提供一丝信息。
理论建设
院校协会试突围
如火如荼的舞蹈创作实践中脉动着理论探索的潜流。从本土到西方,从古典到现代,从美学到人类学,无论院校还是协会都努力试图将舞蹈理论研究向纵深掘进。以建校60周年纪念为契机,北京舞蹈学院举办了“中国古典舞学科60年建设与发展恳谈会” 、“当代视野下古代舞蹈研究” 、“国际芭蕾教育和艺术研讨会”等系列理论研讨活动,邀国内外精英纵论舞蹈发展。此外“2014全国舞蹈高等教育论坛” 、“人文社科学科建设座谈会” 、“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对舞蹈学科建设和舞蹈美学与人类学进行了探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正式成立“中国拉班研究中心” ,这是目前中国内地唯一一所全面研究拉班理论的学术机构,期待推动中国舞蹈教育事业走向科学化。而中国舞协举办的“首届舞蹈人类学发展研讨会”对舞蹈理论建设具有开创意义;“舞蹈评论写作研讨会”对扭转舞蹈批评失语、缺位,倡导理论界发起真诚批评亦颇有启示。
创作实践
青年人才“挑大梁”
无论是零星散点还是集中绽放,新锐编导独当一面频露锋芒的局面已势不可挡,也让今年舞坛表情不啻由青年人才合力绘就。2014 “中国舞蹈十二天”荟萃了赵梁、柴明明、王荣禄、王亚彬、孙主臻等舞蹈新生领军人的6台风格各异的原创精品。而作为此举之延伸,中国舞协进一步推出了“中国梦——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 ,遴选费波、柳宁、柴明明和赵梁4位当下极具创新与发展潜力的青年舞蹈编导进行扶持培养,最终完成《第一束光》 《听天说》《镜子》 《人之初》 4部作品并在国家大剧院展演。此举搅动舞界,让人感受了全新的创作理念。此间,赵汝蘅、田壮壮、冯双白、岳敏君、沈培艺、三宝等重磅级导师参与指导,使创作更有“底气” 。而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传奇》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男子舞蹈天团的《 Hi 》 、北京舞蹈学院的《白鹿原》 、上海歌舞团的《朱鹮》 、辽宁歌舞团的《梅兰芳》 、山西长治市歌舞剧团的《女娲》等分散于各地的创作,亦让人看到青年人才不凡的力量。
重大节庆
以演代庆迎盛典
立足舞蹈本体,用作品说话,简约庄重、以演代庆成了2014年舞蹈重大节庆的一大特点。“舞动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舞蹈精品晚会”献礼祖国65华诞,并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中国文联、中国舞协65岁庆生。国内顶尖艺术院团和高校表演了近年来全国各大舞蹈赛事的金奖佳作,老中青三代舞蹈艺术家们以各自方式,表达了对祖国母亲和舞蹈事业的深情祝福,以及“为人民而舞”的执著信念。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期间,芭蕾舞、民间舞等各院系推出了《天鹅湖》 《缘从民间来》等新创作品上百部。中央芭蕾舞团建团55周年演出季先后推出《大红灯笼高高挂》《堂·吉诃德》 《吉赛尔》 《牡丹亭》等精品,展示自己多年来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融合、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发展道路。而“今夜星光灿烂”上海歌舞团35周年庆舞蹈专场演出,是欢庆该团成立35周年,亦是上海歌舞团“2014演出季”的主打演出之一。
舞蹈赛事
赛场背后重反思
各大舞蹈赛事依旧红火之外,今年赛场角逐背后似乎更多流露出反思意味。以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荷花奖”为例,第五届中国舞蹈节暨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先后举办了校园舞蹈评奖和当代舞、现代舞评奖。其间,不仅是对近年舞蹈创作发展的检阅,人才的发现和历练,更是发现矫正问题的契机。无论是比赛现场评委适时指正、观众直接发问,还是赛后专家点评,主办方及专家都不失时机地在此过程中以各种方式让比赛不停留于竞技层面,而是真正力促舞蹈健康发展。当下舞蹈创作同质化、机械复制、千舞一面、辅助手段拙劣、深入生活不够、精神内涵不足等问题都被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让人突出感觉到舞蹈人敢于直面问题、直言不讳的勇气,与渴望发现不足、力求改进的决心。而在2014第16届CBDF国际标准舞“院校促进杯”公开赛期间,主办方甚至邀请比赛评审、诸多世界著名国标舞大师在赛后为选手等授课,问诊把脉、寻找差距,以求提升。
志愿服务
舞蹈培训溯原点
今年8月在京举行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 “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成果展演中,来自全国8个省市区的19个代表队、近500名学生表演了20个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节目,舞出生命最美的旋律。而这正是“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自2013年在全国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的18个“新农村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示范点开展志愿服务的显著成效。今年,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舞蹈培训(云南)活动将力量聚集到云南这一我国少数民族最多、舞蹈资源丰富的省份,针对当地舞蹈文化生态和少数民族舞蹈非遗传承等问题,通过系列讲座和研讨,发现整理问题并制定对策,整合全国艺术家、高校、院团等相关资源,发动云南及全国志愿者行动起来,践行“到人民中去”的志愿服务宗旨,追溯舞蹈艺术原点,回到各民族舞蹈生发地,让舞蹈学习与发展从“根”上再出发。
舞蹈教育
调研试水“大数据”
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北京中小学艺术课程衔接研究与实践项目”第一次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我国第一份中小学生舞蹈素养报告《北京中小学生舞蹈素养调查报告》 ,这是首次在舞蹈领域发布采用大规模调查方式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分析报告。报告以北京15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数据”研究分析生成的系列数据,揭示了当下小学舞蹈素养教育失衡现状和涉及的多方面问题。报告显示,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设中,舞蹈学习比例相对音乐、美术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小学、初中、高中的舞蹈课程开设上,初中舞蹈教育处于“低谷”状态;在对舞蹈课程期待程度调查中,出现严重性别差异,男生在舞蹈学习比例、学习意愿上都明显低于女生;目前学生学习的舞种与喜欢的舞种之间存在一定错位,“外来舞蹈”是中小学生的偏好,等等。“大数据”在素质教育的此次试水引起相关专家的重视,未来扩大到全国或将指日可待。
国际交流
内外互动各争锋
2014年各种形式的舞蹈交流热度不减,在自觉的“请进来”和“走出去”中实现着内外互动各自争锋的火热局面。作为舞蹈交流演出重镇的国家大剧院,今年有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之火舞蹈团《探戈之火》 、西班牙玛利亚·佩姬弗拉明戈舞蹈团《自画像》 、本杰明·米派德洛杉矶舞蹈团《光影之城》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吉赛尔》 、苏格兰舞蹈剧场《又一年冬天》 、英国NBT芭蕾舞团《仲夏夜之梦》 、法国图卢兹歌剧院芭蕾舞团《海盗》等多个顶尖舞团云集。此外,在2014 “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2014 ·相聚北京”青少年舞蹈节等活动,以及“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六季” 《梦·三则》继第五季《生长》世界巡演,上海歌舞团舞剧《朱鹮》10月完成东瀛“首飞”等演出中,中国舞者与世界舞团互视对读、交流借鉴,助力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