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蹈契合创造精神 用文化提炼精神支点

2014年12月19日

  第五届中国舞蹈节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活动于11月18日晚在民族剧院隆重开幕。出席当晚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贾作光,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协名誉主席白淑湘,中国舞协主席、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赵汝蘅,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舞协驻会副主席冯双白,中国舞协副主席、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左青,中国舞协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刘敏,中国舞协副主席、吉林歌舞剧院艺术总监王小燕,中国舞协副主席、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罗斌,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兼计划财务部主任陈建文,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刘尚军,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董占顺,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庞井君,中国文联人事部主任郑希友,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巡视员李培隽,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甲芹,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夏小虎,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评奖处处长罗江华,中宣部文艺局艺术处副处长马小龙等。开幕式由罗斌主持,赵汝蘅和白淑湘分别致辞和宣布开幕。

  经过为期三天的评奖,本届当代舞、现代舞共产生了5个金奖、12个银奖、10个铜奖以及12个“十佳作品”荣誉称号。纵观本届当代舞、现代舞评奖活动,舞蹈文化与时代气息共融,在不同层面以各自的角度展现了中国人当代生活和情感的诸般情态。入围的作品中既有部队文工团选送的作品,也有地方院团和各大高校选送的作品,参赛作品均符合了以往现当代舞获奖作品强调以舞蹈契合创造精神与理念、强调生命意识表现的特点,很多优秀的作品受到大家的普遍喜爱和广泛关注,有些甚至引起了大家火热的讨论,但同时也呈现出了中国当代舞、现代舞在创作和表演中尚存的不足。

  佳作频出

  本届评奖活动的初评报名工作从今年6月开始,截止至9月初报名结束,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会员单位的180个作品报名参评,其中当代舞组作品115个,现代舞组作品65个,经初评评委集中观摩录像投票选拔,最终有30个当代舞作品、15个现代舞作品,共计45个舞蹈作品参与终评,无论是当代舞还是现代舞的参赛作品在与往届比赛的对比中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以现代舞为例,现代舞组的两个表演金奖分别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心尘》和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的《日出》两部作品获得,编导金奖与作品金奖全部空缺。而两个金奖的名额都为表演金奖,不难看出,这是评委们对本届现代舞评奖中演员们表现的肯定,也是本届评奖活动中现代舞所呈现出的一大特点。两个现代舞组金奖作品均为部队文工团选送,这也突破了以往的比赛中部队文工团全力以赴当代舞组的惯例,部队文工团演员的实力不可小觑。现代舞作品《心尘》是一个女子独舞作品,舞台上的布景为分别放置于舞台两侧的两把背椅,一把倒扣、一把直立,舞者在两把椅子间流连与挣扎,表达了一个女人的盼望与等待之情。此舞者有着极高的身体素质,动作的完成程度堪称完美,无论是表现内心的情感,还是舞蹈动作、技术技巧动作以及与椅子配合完成的动作都熟练而流畅,但相对而言以“心尘”为题的这部现代舞作品还未完全表现其主题。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的现代舞作品《日出》与作品《心尘》在得失上分析有着部分相似之处,《日出》为男子独舞作品,演员的身体素质同样无懈可击,动作的完成度与技术技巧的表现都十分精彩。同时,作品《日出》巧妙地利用“一把红扇”作为道具,似与作品题目相和,一把由闭到开的红扇既是红日初升的象征,同时也是内心的红日绽放光芒的过程展现。从两部作品的动作呈现来看,必然经过编导十分用心地编创和排练,但就成功的现代舞作品而言,主题与动作、表现与内在的结合还可以更加紧密贴合,而就演员的表演而言是可圈可点的。

  再看当代舞的评奖状况,本届评奖活动中,共有115个当代舞作品参与初评,最终进入终评的当代舞作品也有30个之多,仍旧延续以往的占比状态,大大超过了现代舞的数量,但本届评奖活动中的当代舞所容纳的内容和涉及的题材更加广泛,且突破了部队院团独霸半边天的惯例,地方院团与院校作品数量大幅增加,质量也有所提升。部队院团选送的参赛作品仍保持以质取胜的原有水平,地方院团的参赛作品则在人物塑造、题材选择上尤为注重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情感,在作品中呈现出新颖的创意和想法。作品金奖代表着该作品在表演、编导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优势,本届评奖活动中当代舞的三个金奖均为作品金奖,这不仅体现出本届的当代舞作品在内容和选材上的突出优势,也说明当代舞作品的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稳步发展的趋势。备受大家喜爱的作品《夫妻哨》由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选送,表现了“夫妻哨”这一特殊的军旅家庭的生活状态,通过男女舞者一动一静的不同动作状态,表现出军人一心保卫祖国,在面对家人时的愧疚之情,和军嫂无怨无悔操持家事的艰辛之苦。双人舞的动作连接编创得极为巧妙,在演员流畅的完成下更加精彩,不愧为作品金奖的获得者。同样表现军嫂生活的当代舞作品《我等你》是由海军政治部文工团选送的女子群舞作品,表现了妻子等待丈夫回家的思念之情,作品用椅子做为道具,身着相同服装的女舞者眼睛看向同一个方向,重复着生活化的动作,经过编导艺术化再创造的提炼,该作品成功地走进了观众的内心,虽朴实,但格外令人感动。由解放军艺术学院选送的作品《彩虹桥》因取材独特而备受关注,以电影《赛德克·巴莱》中所讲述的台湾少数民族抗击日军的故事为背景,虽然是用数分钟的舞蹈讲述了复杂的历史故事,但并不显拖沓,特别是在对女族人的英勇赴死这一故事情节的刻画上,用一条条红色丝带挂于脖间,后倾的身躯、垂下的手臂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表现出难以抑制的悲伤,舞作的情感展现溢于言表,掩盖了动作的优劣,将舞蹈抒情达意的功能展现无余。

  不足隐现

  虽然在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到本届“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参赛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可圈可点的优势与进步,但同样从本届评奖活动中也浮现出关于现当代舞创作的弊端与不足之处。关于这些掩盖不住的问题,在颁奖仪式后的评委点评当中各位监审与评委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现代舞作品的创作中,虽然最终获得金奖的两个现代舞作品《心尘》与《日出》中的舞者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现,赢得评委与观众的一致认可,但很明显的一个现象便是如今的现代舞创作选材与内容都十分局限。有的作品将舞蹈的重心放在动作的表现上,力图将舞者身体语言的优势发展到极致,但对于身体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有的则是偏重于某种情感的表达,但动作的表现不能与情感的释放相吻合。这都最终使得作品在呈现时给观众带来两个极端的感觉,一是过于肤浅和表面,没有内涵体现;一是故弄玄虚,让观看的人只能大呼“不懂”。在对本届评奖活动中的现代舞进行点评时,同为现代舞与当代舞组评委的刘春认为“现代舞是由内而外的,如果里面不能够解决,外面就是空的,也就无法延伸”,也就是说我们应解决身体的束缚与局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真正的创造,而对于创作则应该打开视野,接受更多的东西,在把自己磨合得更为圆润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创作。这或许需要漫长的时间与过程才能完成,但就如刘春所言:“舞蹈是近似狂热的艺术,真的别着急。”

  无论是当代舞、现代舞的整体创作倾向还是本次参加评奖的作品本身,都引来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对于本届“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作品所呈现出的弊端与不足之处,本次评奖活动的监审冯双白指出以下三点:首先是“事件的过程”与“精神的支点”之间的关系。本次评奖活动中的很多作品都忙于交代事件的过程,而对于精神的支点提炼得不够,真正的精神支点是需要仔细地斟酌和探寻的,如果寻找得不够,或者开辟得不够,会使整个作品的深度匮乏。在寻找精神支点的过程中会发现创作不能远离生活,应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到民族文化中去。其次是关于身体语言和辅助式的手段。辅助式手段很多时候是不可或缺的,对整部作品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如今的普遍现象则是对于辅助式手段的依赖超过了对身体语言的发展和运用。本次评奖活动的当代舞作品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便是很多作品都运用了“喊”的部分,也就是语言的辅助手段,这似乎已形成了一种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时的必选项。有的作品本是非常好的选材、非常大胆的编创,可以成就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但随意地附加了辅助的语言手段,暴露出艺术功底火候欠佳。第三点是关于作品编创的跟风模仿、千舞一面现象。冯双白还半玩笑半讽喻地总结出创作一个现代军事主题或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作品的“六字箴言”:一“打”,二“抖”,三“死”,四“喊”,五“滚”,六“魂”。这体现出当下现当代舞蹈作品雷同现象之严重,在最后一晚的当代舞评奖中,当越来越多的作品中出现枪声与喊声时,观众们不禁哑然失笑。艺术创作应以不同的个性为特点,这样才能把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呈现出来。

  艺术的创作需要个性,同时也需要准确,当所有表述、所有环节都准确、合情合理了,优质的作品自然呈现。本届“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活动虽然至此已告一段落,但参赛作品带给观众的震撼、感动与反思却余韵悠长,让我们总结经验与教训,放眼未来,期待下届“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活动能够舞出更多的精彩。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佚名)

兰州市城关区国际标准舞艺术学校(www.lzgbys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