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文艺演出把舞蹈当配角,虽然上台的舞蹈演员很多,但能被观众记住名字的很少。尤其在歌伴舞节目演出前,报幕或字幕上交代演唱者的名字和歌名,有些同时交待伴舞单位。演出时前面中央突出位置让歌者来演唱,后面或旁边次要位置由一两个或一群舞者在伴舞,就是演员的位置有变化,也是舞者围着歌者转,这样宣传和排列就是引导观众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在歌者身上,而对舞者只是兼顾一下,演出过后,观众会对这个有唱有跳的热闹场面报以学声,也会记住歌唱得好的歌者的名字,至于舞者即使是跳得满身汗,很好看,也可能一个名字未被记住,功劳大都被歌者“抢”了去。
可以这么看,由于经常这样把舞蹈当作陪衬,使舞蹈沦为配角。还有一些原因,所以造成舞蹈今天仍然关注度低,影响力弱,明星较少,人们能记住名字的只有杨丽萍,黄豆豆等少数舞蹈演员。而歌曲界的明星却有李谷一、蒋大为、蔡国庆,那英,王菲,乌兰图雅等,数不胜数,再说影视界,相声界,戏曲界的明星也各有一大批。
事实上,广大观众早就盼望涌现一大批舞蹈明星,专家学者早就提出舞蹈明星少的的问题,然而多年过去了,舞蹈明星还是那么几个,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笔者为此反复思考,摸索尝试,总结出来在下面的文中分条表述,算是抛砖引玉,期盼广大舞蹈界工作者和热爱舞蹈艺术的朋友们产生共鸣,深思熟虑,探索创新,献计献策。
一、充分利用表现形式
(一)舞伴歌
为了突出表现舞蹈者,可以颠倒歌伴舞为舞伴歌,让舞者当主角,在台前显要位置尽情展示精湛的技艺,让翻转腾越等动作,特定的风格,逼真的摹仿,鲜活的创造形象去获得观众的喝彩和铭记,让歌者当配角,在台后次要位置或台下唱與舞蹈内容和节奏相配的歌曲作为衬托。
(二)独舞
台上只有一个舞者,不受空间的限制,自由驰骋,尽情地舞动,无疑包揽所有观众的目光,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作品,以优美的动作和完美的造型,肯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黄豆豆在二十多年前表演邓林编导的《醉鼓》,荣获全国比赛几项大奖,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喜爱和称赞,他的翻,转,立,跃等动作干脆利索,寻鼓,抱鼓,举鼓等过程生动有趣;精湛的技艺和成功的表演,表现民间艺人醉酒之后仍对艺术不断追求,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三)群舞
一般说来,编导会让特别优秀的舞者当领舞,有些穿着别致的服装,占据台上突出的位置,加上技艺超群,肯定会让观众多看一会而记住名字。例如:在马跃老师执导的蒙古族舞蹈《奔腾》中领舞的刘福洋,他的非凡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四)舞剧
演出时间长,主人公多次出现,最能深入人心。
比如舞蹈家陈爱莲,先后主演了舞剧《张羽与琼莲》、《鱼美人》、《红旗》、《白毛女》、《小刀会》、《文成公主》、《红楼梦》、《牡丹亭》、《繁漪》、《霸王别姬》等,是中国主演舞剧最多的舞蹈家。曾随团和率团出演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舞蹈大帅之一。她运用了中国古典舞、芭蕾舞、中国舞、中国民间舞、外国民间舞、及现代舞的表现手法创造性的进行了表演,成功塑造了古、今、中、外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她的表演精巧、优美、情舞并茂,受到了广大观众和文艺界的高度评价。
二、加强训练专业技能
既然当上了主角,占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就更要对得起观众,就要参照老舞蹈家胡果刚的论述:通过人体的姿态,动作,内心的节奏,动的韵律和舞蹈的情节,戏剧的诗的意境去直接表现人的感情,揭示人的心灵……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要求舞者不怕吃苦,受累,反复练习基本功,积累更多艺术素养,提高专业水平,用台下十年功去赢得台上一分钟。
三、深入发挥教育作用
舞蹈者当主角出明星不光靠形式和技巧,还要依靠富有教育意义的剧情,只有观赏性与思想性紧密结合,才能使作品成为经典。
四、重视加大宣传力度
大家知道,有些好商品起初不被许多人了解,后来经媒体宣传,用的人多了,这才出了名。有些演员的确优秀,加上媒体反复宣传,于是成了明星。
可以这么说,有些优秀演员演出时得到观众的学声,演出后不开会奖励,专家不好评,媒体不宣传,很有可能被观众忘记。
事实上,做个优秀的舞蹈演员更难,既要容貌好,形体好,又要柔韧度,弹跳力,协调性好,练功,演出吃苦受累特别多。影视界许多明星都是默默无闻的舞者出身,改行做了影视演员后,取得了成功,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比如章子怡、董洁、孙俪等,先做舞蹈演员后当影视演员的隋俊波说:“个人觉得做舞蹈演员更难一些,付出更多,而机会却没有影视演员那么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经过所有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为社会作出很大贡献,舞蹈在文艺的百花园中增色添彩。只要我们正视现实,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必将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必将提升舞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必将涌现出更多的舞蹈明星!